中新經緯12月22日電 (魏薇)繼股份行和城商行的理財公司后,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也推出攤余成本法的理財產品。
22日,中新經緯在建信理財微信公眾號發現,該機構推出攤余成本法估值封閉式產品“睿鑫-安心悠享”。攤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財產品宣傳主打“無懼市場波動”“回撤概率更低”等。業內人士認為,攤余成本法的封閉式產品加速發行,有利于穩定理財負債端資金、避免在極端行情之下遭遇理財投資者的“擠兌”、減少非理性贖回行為。
攤余成本法成宣傳賣點
越來越多理財公司推出了攤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財產品。建信理財在宣傳頁面中介紹,“睿鑫-安心悠享”產品采用持有到期策略,擬配置銀行存款和期限匹配的債券。在滿足相關會計和監管要求下,對持有的債券采用攤余成本計量,獲取債券票息收益,無懼市場利率波動。
近期,華夏理財、信銀理財、蘇銀理財、杭銀理財均推出了攤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財產品。具體來看,華夏理財推出了“固收債權封閉式22號(行慶專享)”和“固收債權封閉式15號455天A”,在宣傳頁面上均寫到“攤余成本估值,無懼市場波動”。
信銀理財“穩信+同盈象固收穩健一年封閉式1號”亦采用了攤余成本法,該產品募集期由12月22日至12月28日,風險等級PR2。在其宣傳視頻中,信銀理財介紹稱“攤余成本法估值,過濾債市擾動”。
蘇銀理財主推的“啟源現金1號”,成立于2018年8月30日,是一款現金管理類產品。蘇銀理財在微信公眾號中介紹,“啟源現金1號產品低風險,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收益較為穩定”,并且蘇銀理財決定自2022年12月1日起,對該產品的投資管理費和銷售服務費給予優惠。
杭銀理財推出的“幸福99豐裕固收(穩利低波款)理財計劃”認購期12月20日至12月26日,風險等級為中低風險R2。其宣傳頁面也標注了“攤余成本法估值,回撤概率更低”。
哪些理財產品能使用攤余成本法?
不少投資者不理解,為什么在理財凈值化轉型后,銀行理財凈值波動大,甚至出現了浮虧。事實上,過去理財產品并非沒有波動,只是多采用攤余成本法進行估算,無法及時向投資者傳遞出金融資產的收益和風險。
攤余成本法是將未來持有到期的預期收益提前平均分攤到每個計息日,在資產配置之初就已確定。在資管新規實施后,監管要求理財優先采用市值法估值,限制采用攤余成本法。市值法是按照底層資產的市場公允價值定價,跟隨市場變動而變動。
從投資者直觀感受上,攤余成本法的凈值波動小,看到的凈值曲線走勢平穩,而市值法的凈值波動相對較大。
今年6月,中銀理財就因理財產品投資資產違規使用攤余成本法估值等違法違規事實,被監管處罰。但攤余成本法并非絕對不可用,而是有一定條件。
中金公司王子瑜、張帥帥研究團隊分析稱,根據“資管新規”以及《資產管理產品相關會計處理規定》的要求,目前僅3類理財產品可以使用攤余成本法估值:一是資管產品為封閉式產品,且所投金融資產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的并持有到期;二是資管產品為封閉式產品,且所投金融資產暫不具備活躍交易市場,或者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也不能采用估值技術可靠計量公允價值;三是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按照資管新規要求,“在確,F金管理類產品資產凈值能夠公允地反映投資組合價值的前提下,可采用攤余成本法對持有的投資組合進行會計核算”,同時應采用影子定價對攤余成本法的公允性進行評估。
“根據資管新規,有一些產品可以采用攤余成本法進行估值,最典型的就是部分封閉式產品,它并不違規。過去也有,只不過數量相對比較少!毙菆D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
黃大智表示,和市值法估值的開放式理財產品相比,攤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財產品凈值曲線相對比較平穩,對于投資者的心理沖擊會小一些,不會大起大落。同時,在其他條件相同的前提下,封閉式產品的收益率,比開放式的產品相對更高一些。
來源:某理財公司微信公眾號
未來是否會成主流?
對于近期多家理財公司推出的攤余成本法估值理財產品,業內人士認為,在監管允許的范圍之內使用攤余成本法,并非行業發展的“倒車”。
在黃大智看來,近期發行這類產品有一定客觀原因,最近由于債市出現大幅波動,很多債券的價格出現大跌,這時去發行封閉式產品是比較容易找到對應滿足收益率的基礎資產。但當前是好做、不好發的一個時間點,可能投資者不太認可。
中金公司王子瑜、張帥帥研究團隊也指出,理財機構更廣泛使用攤余成本法,并不是指對資管新規政策的放松;而是加大封閉式產品的發行、引導拉長負債端久期,在資產配置符合監管要求的背景之下提升攤余成本法的使用空間。
“隨著債市快速的回調,目前發行攤余成本法產品已具備較高的性價比,即債券收益方面目前利率調整到了一個不錯的點位可以進行配置,同時回撤得到有效控制、能充分滿足理財投資者下行的風險偏好!鄙鲜鲋薪鸸狙芯繄F隊認為,攤余成本法的封閉式產品加速發行,有利于穩定理財負債端資金、避免在極端行情之下遭遇理財投資者的“擠兌”、減少非理性贖回行為,從而緩解理財產品對整個債市波動放大的作用。
不過,黃大智認為,未來攤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財產品不會成為理財產品的主流。從占比看,開放式理財產品占比更高,封閉式理財產品相對較少,所以市值法估值的理財產品還會是主流。但當市場比較低迷、債券價格下跌的時候,會出現封閉式理財產品數量上升的情況。(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魏薇:vivi1257@163.com)(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李中元